倾斜摄影发展历程
无人驾驶飞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简称“无人机”,是一种用电子设备控制的无人驾驶航空器。与载人飞机相比,无人机具有体积小、方便灵活、成本低等特点。无人机最早以”靶机“的身份出现在军事领域;随着技术的成熟,生产成本的降低,逐步进入民用领域。
按应用领域可以将无人机划分为军用无人机和民用无人机,民用无人机又可以分为专业级无人机和消费级无人机。专业级无人机主要用于气象遥感、通信中继、农林与环境监测等专业领域;而消费级无人机主要是大众消费,例如生活摄影、导航、娱乐等方面。
无人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4 年,英国皇家空军采用无线电和小飞机携带炸药结合的方式对付德国空军。然而,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架无人机应该是 20 世纪 30 年代英国研制的蜂后无人机。
1935:DH.82B Queen Bee “蜂后”无人机
21 世纪以来,各国在继续加大在军用无人机投入的同时,也采取各种手段促进无人机向民用领域发展。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 2002 年成立了一个无人机应用中心,致力于无人机的民用研究。国内,1958 年 8 月 3 日,西北工业大学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套无人机系统,并在西安窑村机场试飞成功,开创了我国无人机事业的先河。但截至 2006 年,我国无人机行业仍主要是军用,民用无人机发展非常缓慢,几乎可以忽略。
1958 年西北工业大学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套无人机系统
2006 年,汪涛在深圳创办大疆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专注于消费级无人机。此后,零度智控、极飞科技、亿航科技等公司纷纷成立,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开始迅速发展。2013 年以后,中国无人机市场日渐火爆,大型企业纷纷采用各种方式涉足民用无人机行业,消费级无人机的普及大大促进了倾斜摄影技术的发展应用。
2015 年《互联网周刊》以企业规模与发展历程为主要参考,对全球的民用无人机企业进行了排名
倾斜摄影技术如何出现发展?
历史上最早的航拍:法国著名摄影师纳达尔是人类航拍史上的第一人,当时经过了无数次的失败,在 1858 年12 月的一天在热气球上用老式的湿版照相机,用了 20 分钟在吊篮的暗室里完成了涂制到拍摄到冲洗。这一伟大的创举将人类的想象变成了现实,把上帝视角分享给了人类。当然在之后的一战中航拍也变成了一种新型的侦查手段。
法国著名摄影师纳达尔
我们不难从中发现,那些早期的航拍平台都选择了使用热气球,二战之后航拍就变成现代无人机的主舞台了。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最初起源于国外,早些时候,美国苹果公司收购C3公司的自动建模技术就曾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后来倾斜航摄仪及相应的自动化建模软件陆续推出。
国内只是在近几年才兴起 。2010年初,天下图公 司从美国引进了Pictometry倾斜摄影测量系统,这 一事件标志着我国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研究拉开了序幕。同年10月,刘先林院士团队率先研发成功了第一款国产倾斜相机SWDC-5并通过与东方道迩公司的合作,成功实施了长春市倾斜摄影工程项目 。2014年6月,为了使全国用户能够更好的享用倾斜摄影技术服务,多家优秀企事业单位联合成立了全国倾斜摄影技术联盟 。
倾斜摄影建模软件、应用软件都有哪些?
全自动化的生产方式大大减少了建模的成本, 模型的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大量的自动化模型涌现出来。国外自动化建模软件包括法国Air Bus公司的Street Factory,俄罗斯Agisoft公司的PhotoScan,瑞士Pix4D公司Pix4D mapper,以及Bentley公司的Context Capture等 。
建模软件在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是Context Capture、街景工厂、Photoscan、Pix4D及 Skyline的Phomesh。
Context Capture是Bentley公司收购法国Acute3D 软件技术后推出的首款实景三维建模软件,该软件在Smart3D Capure软件的基础上进行升级 ,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计算机视觉图形算法,通过简单的连续影像即可生成 层次细节丰富的3D模型 。只要输入照片的分辨率和精度足够,生成的三维模型是可以实现无限精细的细节。Context Capture软件支持现有的各种倾斜航摄仪系统,同时能输出点云及各种通用兼容格式的模型成果,可方便地在三维地理信息平台中加载,有利于对模型的编辑分析 。
针对倾斜模型数据量大无法加载、地物无法单体化等问题,国内很多公司也开始自主研发实景三维模型应用软件。超图公司于2014年下半年推出了SuperMap GIS7C 软件, 在实景三维模型上进行数据挖掘扩展了其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